(记者 葛金鑫 霍枭涵)“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土特产发展存在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品牌影响力不强、产业融合发展不紧亿百体育、人才支撑力度不足等问题”。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孙洪军建议,围绕“土味”“特色”“产业”三要素,发展“土特产”,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一是突出生态优势,作好“土”字文章。树立大食物观,在黑土地种植优质水稻、玉米、大豆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黑木耳、药材、蘑菇、蜂蜜等林下经济;细鳞鱼、鳌花、白鱼、柳根鱼等冷水渔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二亿百体育是加强品牌建设,作好“特”字文章。在农产品的类别上下功夫,避免简单同质化发展;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把黑龙江省“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的好资源”转化为“好品质”,把“好品质”转化为“好品牌”,将产品做精做细,满足消费者需求,赢得市场口碑。如:打好寒地黑土、道地特色、生态绿色“龙江好药”金字招牌,着力塑造“药食同源”品牌;打造“龙江冷水鱼”区域公共品牌,把黑龙江省各地市富有特点符合条件的冷水鱼子品牌全部纳入区域公共品牌旗下,统一打造冷水鱼产业品牌,形成品牌效应,推动龙江冷水渔业持续发展,让越来越多“土特产”走出黑龙江,擦亮“土特产”的金字招牌。
三是推进产业融合,作好“产”字文章。从发展产品向发展产业转变,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产按照生产规模化、种植特色化的方式,实现规模经营,盘活乡村土地资源,比如:充分利用农垦“北大荒”的品牌优势,借船出海,实现政策对等、基地共用、品牌共享、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二产按照经营产业化的方式,实现农产品从初(粗)加工向深(精)加工、由单一品种加工向多品种加工转化。比如:充分利用渔业精深加工技术,积极发展精深加工,将鱼原料“吃干榨尽”,加大低值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高值化开发利用;三产迎合现代城市人们亲近自然、体验乡村生活的旅游习惯,促进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比如:结合黑龙江“醉美331国道”的建设,加快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和农耕体验等乡村绿色经济,建设一批“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旅游”“特色果蔬”“特色节会”等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特色产业突出的乡镇、村屯。
四是建立专家队伍,做好人才技术支撑。加强农业人才培训培养,大力培养农村专业技术人才、乡村干部,重点对新生代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创业人员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人进行培训,提升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加强科技支撑,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校合作,引进转化先进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带动特色产业进一步向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加强企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开展新产品研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延长企业产品的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土特产”实现高质量发展。